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民进风采 > 心得体会
延安精神 永驻心头
2011-08-19 09:35:14


民进陈仓支部会员  翟永刚
    带着一份期待,带着一份向往,经历了八个小时的旅途奔波,终于来到了这个令我心驰神往的地方-----延安!早就知道延安没有秀丽的风光,也明白这里没有大城市的富饶,但这里的历史文化和红色底蕴却深深地吸引着我。当我站在延安的土地上,抚今追昔时,真是感慨万千!这次深刻而又震撼的革命传统教育,让我们对延安精神的本质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令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在延安参观的几天里,一路走,一路感悟,处处都能感受到延安精神的召唤和指引。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两千余件文物和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油画、雕塑等艺术品以及沙盘模型、多媒体演示,向我们全方位多角度地讲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陕北领导的13年辉煌革命历程;在凤凰山下、宝塔山,在杨家岭、在枣园的党中央革命旧址,我们看到党的最高领导人,住的是普通的窑洞,用的是部队配发的木椅、木桌,每天吃的也只是红米饭,南瓜汤。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卓绝的环境下,毛泽东同志号召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写出了《论持久战》等大量有远见卓识的重要著作,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于牺牲、勇于奉献、披荆斩棘、自强不息的延安精神在这里得到了最真实的展现。
    “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当时的延安贫困落后、条件十分艰苦。面对国民党的重重封锁,毛泽东同志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 部队战时作战,闲时种地。多年下来,红米饭、南瓜汤不但没有将根据地军民饿垮,反而铸就了延安军民的铮铮铁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告别了那个时代需要接受血与火、生与死考验的革命战争年代,但我们现在正处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深入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现在和将来很长时期里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困难很多、任务很重、路也很长。
    “延安精神”就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在延安,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作为我党我军的最高领导人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设施简陋、条件艰苦是我们所不能想象的。人都有追求舒适安逸生活的权利,但是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我们的事业并不是只有在舒适安逸的环境中才能创造,艰难困苦的环境往往更能激发我们奋斗的热情和前进的动力。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见证了那段遥远而又辉煌的革命历程。历史证明,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坚实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虽然我们今天面临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党的事业和国家的发展稳步向前!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事业才能永葆青春与活力!让“延安精神”,永驻心头。
    伟大的时代孕育了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造成了伟大的业绩。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革命实践的精神积累,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之所以能够得以熊熊燃烧,归根结底得益于延安革命摇篮里培育出来的“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谁服务、为谁革命,这是决定一支革命队伍性质的重要因素。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同志就鲜明地指出:“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党我军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 这也是我们在革命战争年代从弱到强、从小到大并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这必将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终取得胜利的“法宝”。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落实到我们工作的始终。
                                                                                     (编 辑:同咏梅)
  
  
  
  
  
  
【打印】 【关闭】